文章知識點:
- 將學會以「停・看・聽」三步驟進行店面頂讓評估,能辨識常見陷阱(如租約陷阱、人潮假象、資訊不對稱等),進而避開不合理交易。
- 不再只靠直覺決定頂讓,而是透過檢視合約、設備、人流與財務等要素,並搭配選址工具與顧問資源,學會如何評估一家店是否值得接手。
「頂讓」成為開店捷徑,但你真的準備好了嗎?
現在想開店的人越來越多,從咖啡廳、早餐店、零售店到各種複合空間,不少創業者會選擇「頂讓」這條路。理由很簡單省裝潢、省時間,甚至還可以「接手客群」,看起來是不是挺划算?
但你可能也聽過不少翻車的案例:有人花了70萬頂下一間看似不錯的店,沒想到三個月內就被房東趕走;有人沒注意到設備狀況,開幕第一天就冷氣就壞了。這些,都不是誇張的故事,而是真實發生在創業者身上的踩雷經驗。
創業不是靠運氣,頂讓前先學會這套避雷法則
頂讓的風險其實比你想像得更高,你接手的,從來不只是空間和裝潢,而是一個經營歷史,這家店曾經發生什麼事?為什麼原業主要讓出?你會不會接手了一堆問題卻還渾然不知?
我們常說做生意要有「資訊對稱」,但在頂讓的世界裡,最常見的就是資訊落差。如果你沒有一套檢查流程,沒有打破「看起來不錯」的表象,很容易在開店第一步就跌一大跤。這時候,「停、看、聽」就派上用場了。
停:先別急著看店,頂讓前先問清楚自己3個問題
在開店這件事上,最怕的不是慢,而是「急」,很多人一看到店面裝潢不錯、人潮也有,頂讓金額又在預算內,就衝動下定。但你知道嗎?越是看似划算的頂讓,越有可能藏著你還沒想清楚的風險。
「停」的目的是讓你拉開與物件之間的距離,回頭審視自己的動機、條件與目標。頂讓不是撿便宜,而是接手資源,搞清楚自己為什麼出手比什麼都重要。
請問自己這三件事:
我的預算,真的夠嗎?
頂讓金只是開端,還有押金、裝修、設備維護與首次進貨等後續支出,常常會讓人超支,因此,如果沒有預留週轉金的部分,很容易因為低估開店的資金,導致關店。
我的品牌或業態,適合這個空間嗎?
如果你是做內用為主的餐飲品牌,卻頂了一間小坪數的店面,可能會讓你綁手綁腳。舉例來說,要開一間火鍋店,大部分的顧客都是以內用為主,所以如果你的內用區不夠大,這樣對於要損平或是要賺錢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。
我是真心看中這個地點,還是因為找店找久累了?
請釐清自己心中是因為這個點真的很適合,還是只是為了「有店就先開」,那很可能會花了錢,卻經營不久又關掉。現在我們選址的期間都會抓3-6個月,甚至有些會花到6個月以上,所以需要給點耐心。
看:別只看裝潢,這5項才是你該看的關鍵
很多開店者看店,看的都是外在條件:裝潢漂不漂亮、人潮多不多、價錢會不會太高,但真正要看的,是這間店背後的「結構」是否健康。
「看」這個步驟,是幫助你像驗屋一樣,檢查這間店的內在體質,因為一間美美的店面,不代表它就是一筆好生意,你得用心去看,才看得到真正的價值或風險在哪裡。
該看的重點有這些:
- 租約內容
- 確認租期剩多久?是否有「不得轉讓」或「租金調漲」條款?
- 是否為房東還是委託二房東?
- 裝潢與設備狀況
- 檢查設備是否過舊、是否需更換或維修,這些都會成為你接手後的成本負擔。
- 確定設備中有哪些是自有?哪些是租賃?租賃是純租賃還是租後買回?
- 建議列出設備清單,拍照存檔,甚至找第三方專業陪看。
- 地點與人流
- 三個時間點觀察(平日上午/中午/晚上),搭配周邊店家動線交叉比對。
- 若有選址工具可輔助,可提升判斷準確度。
- 財務與經營狀況
- 即使不延續品牌,仍應了解平均營業額、租金占比、毛利率等關鍵指標。
- 為什麼前業主要頂讓?
- 債務與未履約義務
- 確認是否有供應商的叫貨但尚未支付的款項?
聽:資訊不對等,才是頂讓最危險的地雷
在頂讓交易中,最常見的風險不是裝潢壞掉,也不是租金太貴,而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。「聽」這個步驟,是要提醒你:頂讓不只是看物件,更是要聽懂三方的真實意圖與說法是否一致。 若你只聽賣方單方面說詞,或只靠片面描述,很可能忽略掉關鍵資訊,導致錯估情勢。
該聽的關鍵對象有三方:
- 聽屋主怎麼說
- 房東是否知情且同意頂讓?未來租金是否會調整?是否能順利續約?
- 若房東遲遲不露面,你應該先暫停所有動作。
- 聽前店主怎麼說
- 問清楚頂讓理由(是虧損、換地點還是轉行?)以及過往幾手轉讓紀錄。
- 這邊的經營經驗,例如什麼時候生意較好?外送的占比等等
- 聽仲介或平台怎麼說
- 仲介費是否透明?是否協助三方見面與協調?
- 若資訊不清或答非所問,這間可能不值得談。
頂讓踩雷實例:沒「停看聽」的代價,三個月虧了70萬
小A一直想開一家自己的便當店,在信義區看上一間裝潢完整、設備新穎的頂讓店面,開價60萬,對他來說雖然不是小數字,但看起來挺值得。前業主信誓旦旦地說:「租約沒問題,我已經跟房東說過了,你接手一定OK!」 小A雖然心裡有些疑慮,但因為怕被別人搶走,就在還沒見到房東、也還沒確認租約的情況下,直接簽了頂讓合約並支付頂讓金。
兩週內,他整理裝潢、安裝點餐系統,順利開幕,前幾週營業狀況還算不錯,讓他以為自己買到一間「划算又現成」的好店。結果第三個月,他突然接到房東的通知:租約即將到期,且房東無意續租,因為打算自用空間。
小A傻了,裝潢、人事、設備、進貨等投入全部泡湯,加一加損失約70萬。他這才發現,房東根本不知道他已經接手開店,前業主也沒真正取得同意就私自轉讓。
結語-頂讓可以加速成功,也可能讓你提早出場
頂讓的確有它的優勢:裝潢不用重來、設備現成、甚至連熟客都可能留下來,對想快點開店的人來說,是比較划算的。但現實往往比想像複雜,接手別人留下來的店,不僅僅只是接續店面。所以,不是頂讓不好,而是你得看清楚自己為什麼頂、頂什麼、跟誰頂。
- 「停」一下,想清楚自己適不適合。
- 「看」仔細,租約、人流、設備都別忽略。
- 「聽」對話,前店主怎麼說、房東怎麼想,有沒有說法兜不起來的地方。
頂讓可以幫你少走彎路,但如果沒看清楚,走錯一步,可能就提前下車了。
如果你正準備看店、談頂讓,歡迎下載我們整理的《頂讓必問15題》,把每一題問清楚,再決定要不要出手。想持續收到更多開店、選址、頂讓相關的實用知識,也可以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定期吸收一點實戰經驗,不怕當冤大頭。
👉電子報加入(最下面輸入emai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