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的:
- 辨識創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七大障礙,有助於提早預防並避免重蹈覆轍。
- 提供具體的應對建議,幫助讀者在資金管理、團隊協作和市場調查等關鍵環節中更好地應對挑戰,提升創業成功的機會。
大家都知道創業成功率很低,而是不是可以觀察這些失敗的創業家,歸納他們失敗的原因,讓我們在創業路上不要重蹈覆轍,提升創業的成功率,相信你也有聽過身邊朋友分享過「創業鬼故事」,都是可以讓我們引以為戒,這邊統整幾個常見失敗原因,時時刻刻檢視自己是不是有犯以下的錯誤:
I. 創業前準備不足
如果你是一個感性且憑感覺下決策的人,那需要特別注意了,在創業前我們需要準備很多功課,從市場調查、資金募集、商業模式、產品設計、競爭對手、經營狀況和團隊建立等等,都需要在還沒開始創業前就需要開始準備,尤其是如果你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更是危險,沒有制定計畫和目標就像是摸黑走隧道般,你完全不知道隧道中有沒有坑洞,而這樣的風險在於你根本還沒認清你是個舵手,需要指引團隊如何走向下一個階段,導致離你預設的目標越走越遠。
如何避免?
寫一套完整的商業計劃書應該可以協助你釐清你的商業模式與目標,什麼是你現階段應該做的事情也會有個準則,更清楚讓你知道你現在手上握有的資源,該如何去運用或分配。
II. 資金不當控管&不足
創業能夠存活的必要條件「資金」,而公司所持有的資金,也代表著可以讓這間公司存續多久,另外如果你想要擴充營運據點、擴增團隊規模都是需要錢的,因此,資金的控管就變得相當重要,我將資金分為「起始資金」與「週轉金」,這邊想重點討論關於週轉金這一塊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「黑字倒閉」,主要就是因為週轉金不足所帶來的後果,明明公司是賺錢,有生意有訂單,但可能因為你需要等票期兌現,才會有錢可以去購料,購料後才能生產產品賣錢,如此惡性循環之下,導致公司無法做成下一筆交易,進而倒閉,這都是當初沒有準備足夠的週轉金所致,想想看,一間可以賺錢的公司卻倒閉了,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嗎?
如何避免?
除了準備較多的營運週轉金之外,需要訂定一套財務管理的基礎,每天每周去做損益評估與預算,讓經營團隊對於公司每天的獲利有感,尤其是在初期公司尚未上軌道時,由於還沒有穩定的獲利能力,應先有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無法獲利的心理準備,並將營運週轉金的水位放在6個月-1年,以防有突發需要使用資金的需求。
III. 市場研究不足
不知道你現在想創的業,是基於什麼的基礎下,許多人創業是基於自己的興趣或是愛好,例如喜歡喝咖啡而開了咖啡廳、在電商產業上班而自己開了一個網路商店,當然這很重要,但如果僅憑藉著這個是不夠的,因為除了個人的熱情外,也應該要同時考慮市場的狀況。
舉例來說你並不夠了解喜歡喝咖啡的目標客群,進而無法吸引顧客,或是選擇進入一個極度競爭的產業,又或是進入一個根本沒市場需求的產業,這些都是會讓自己的創業失敗率增加的。
如何避免?
創業前的研究和調查十分重要,可以參考以下方式:
- 向設定的TA(目標客群)做問卷,知道他們的傾向與偏好。
- 觀察市場上競爭對手的做法。
- 搜尋網路上相關資料。
- 將商品提供給目標客群試用。
- 詢問親朋好友真實的意見。
IV. 股東們理念不合
這是我們很常聽到創業夥伴失敗的原因之一,首先我們先需要問問看自己尋找股東的原因是什麼?有股東的好處在於擁有更多資金與資源,並且可以共同分擔創業的風險,讓自己在創業的這條路上不那麼孤單;而缺點則是當遇到不適合一起創業的夥伴時,不只是會影響到這間公司的前景,同時更可能讓你們之間私下的情誼消失殆盡,因此,才會有許多前輩建議不要找親朋好友一起創業,並且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,因為當初你找親朋好友創業主要是因為彼此熟悉或是價值觀相近,在創業初期大家可以同甘共苦,並且你們也相當享受這種感覺,但是只要當一開始賺「錢」,或者是開始有需要拿「錢」出來的時候,就會開始有些爭吵出現,不過也不是說絕對不行找朋友創業,畢竟在市場上還是有很多共同創業但現在還是相處非常好的例子,因此還是需要自己去斟酌。
如何避免?
不管多熟悉、在好的朋友都有可能會發生有爭議的時候,因此在創業錢應該要先把規則以白紙黑字的合約寫好,未來在發生事情時,彼此還會有個處理的依據。這邊也列出幾個可能爭吵的原因供大家參考:
- 公私不分
- 理念不合
- 投入程度不一
- 溝通不良
V. 團隊溝通不良
「管人」是我覺得創業最難的事情,尤其當我們建立團隊之後,就需要學習當一個領導者,但絕大部分創業的人並沒有如何當一個好的領導者的經驗,而這對於一個新創團隊又是相當重要的,因為當沒有一個好的領導者領導時,除了團隊無法理解公司想要達到目的地外,更有可能因為沒有明確的願景使得員工失去向心力,進而造成優秀的成員出走,而優秀的成員是公司重要的資產,如果無法將其留下,將對公司造成一定的損失。
如何避免?
首先需要思考如何讓員工對公司有忠誠度、對團隊有向心力,首先需要建立創業團隊文化,這邊引用《基業長青》中的一段話:「高瞻遠矚的公司能夠奮勇前進,根本因素在於指引、激勵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,亦即核心價值觀和超越利潤的目標感。」因此如何在創業時建立團隊共同的理念或目標就相當重要;有了共同努力的目標後,就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,如果公司無法提供有賞有罰的制度,例如專案績效獎金、額外的薪資調整,長時間下來就會讓員工開始思考付出的努力是為了什麼?而如果沒有懲罰條款的話,也會讓那些表現好的員工心生不滿,對工作開始消極最後離開團隊。
VI. 創辦人專業能力不足
你覺得創辦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?除了溝通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需要看人,並且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,這樣就真的足夠了嗎?並不是說你需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,在不同的產業中,會需要不同的專業能力,但有些共通的是需要精進的,舉例來說閱讀財報,你可能會說,找個好會計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嗎?沒錯,你不用要會編制財務報表,但如果你連基礎的報表定義都不清楚,那你怎麼能夠學好閱讀財報,搞清楚這個月公司究竟是營利或虧損呢?另外試想看看如果有一間公司,老闆並不會看財報,這間公司你還敢投資嗎?
VII. 創辦人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做
這邊除了講「授權」的重要性外,更要強調每個人時間有限,創辦人應該把時間放在高產出的事務上,如果凡事都要自己來自己做,這樣反而會延誤事情決策的時機,而且創業每天遇到的問題千百種,要是每件事都要「親自」處理,可能會浪費許多時間。
如何避免?
- 重要的事情自己處理,尤其是與業績相關。
- 次要的事情授權給幹部做,只要訂定好權責範圍即可。
- 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晚點做或是直接外包出去。
避免常見錯誤,走穩創業之路
創業的過程充滿挑戰,理解並避免常見的失敗原因,能有效提升創業的成功機率。從資金管理到團隊協作,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成敗的關鍵。創業者不僅需要充分準備、合理控管資金,還要與夥伴保持一致的理念,共同面對前行中的困難。透過借鑒他人的經驗,謹慎規劃和靈活應對,創業者可以更穩健地邁向成功的目標。無論面對什麼挑戰,只要有足夠的準備和對創業的熱情,創業之路將充滿無限可能。
【衍生書籍】
- 傅瑋瓊(2018)。《成功,就是要快速砍掉重練:電商黑馬創業家兄弟屢創驚人營收的55個商業智慧》。天下文化。
- 黃國峯(2021)。《搞砸無畏:失敗中創造改變的30個處方》。早安財經。
【延伸閱讀】